往往在喧囂的一處世界里,會有一處寧靜的地方,位於大足的郵亭老街就是這樣的地方。
  郵亭老街比我想象的要長得多,老得多。
  既然叫老街,自然是與新街相對而言的。不過新、老二街卻不是在一處,大約相距幾里之遙。在老街的周圍,密佈著很多交通要道,成渝鐵路、成渝高速公路以及正在新建的高速鐵路穿越而過,老街就位於其間,初來者不打聽是無法知曉老街的棲息地。沿著陡峭的石板路上行,便見兩棵巨大的黃葛樹,立在山頂。經打聽,此時已經站在老街的場口了。
  站在場口,一望前方的街道,便也知來到了郵亭老街。石板很整潔,大約每天都有人打掃,才走數步,兩旁房屋顯得傾頹的門板不時出現,多數屋內早已經沒有了住戶,甚至出現僅存屋梁而不見牆壁的房屋,於是,老街顯得很靜,靜得只有凝視這些房屋的思緒流動聲。忽然出現的兩位孩童,在石板上牽手說著各自的話語,瞬間攪亂了寧靜的街道,也帶著我們的視線,去遙視老街的長度。或許,老街就在前方戛然而止。
  老街的轉角處,突然出現一處集市般的場景,茶館特多,茶客坐姿不一;又一轉角,又一長長的老街道出現在眼前,又一路凝視下去,又見到屋下漸已被雨水漫漶的撐弓,依舊在努力支撐一片灰瓦。其間一顯得較老的建築,門前用磚砌成了一較高的門牆,往內稍走十幾步,便又見兩棵高大的黃葛樹,分列兩側,高約二十米左右。才又望前行數步,又一棵高大的黃葛樹出現在光亮石板路旁,如此走下去,才到了另一個場口。在這個場口,一座清代年間便有的觀音堂就出現在不遠處。
  既然稱為老街,自然就有老的故事與典故。明代大足有一位張養性的知縣,就寫有一篇《郵亭行署館記》的文章,顯示出一處老街的歷史。不過,文中所說的行署,在老街的老南華宮,民間稱此處為“行政公署”,一些老年人還記憶猶新見過的事情,那就是百姓在“公署”前長跪不起,大聲喊冤的場景。興許,那些石板,還留下有明代知縣張養性的腳印,還記得幾百年內百姓早出晚歸的身影。
  而比張養性更老的腳步,那至少還得追溯到唐宋時期。在成渝之間,有一條被譽為“東川絲綢之路”的古道,在唐宋時期,昔日民間的行商通道,正式成為官方的驛道,郵亭便是這聯繫成渝之間古道上的一站,而今從成渝兩地幾條交通要道的經過,便可領略一二。不過,昔日房屋的唐風宋韻早已消失殆盡,倒是迄今仍身處在郵亭老街場口的那些石板路,抑或能記起昔日驛道的忙碌。
  站在高處左右俯視老街,是多數攝影者的愛好,在這裡,依然可見到灰撲撲的青瓦屋面,呈三角形的屋頂側面,鱗次櫛比撲向眼前,可以遙想昔日屋內外嫻靜的居民在此串門聊天、穿針引線;在其間已是顯得狹小的街道,那些老舊的縣誌中,所記郵亭一帶出產的一些物品,在這裡得以匯聚、交流,併成為一家人津津樂道的美食。老街的味道,瞬間便與剛纔的經歷凝為一種氣息,讓人久視,讓人駐足,讓人迴首。  (原標題:郵亭老街 李小強/大足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m54pmey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